首页 综合金融文章正文

美國穩定幣戰略鞏固美元霸權,國債新買家崛起

综合金融 2025年05月22日 12:45 2 author

美國穩定幣戰略:鞏固美元霸權的新棋局

隨著《GENIUS 法案》於 5 月 19 日在參議院以壓倒性票數通過程序性投票,美國穩定幣監管框架正加速落地。這不僅僅是一項監管更新,更是美國在數位金融領域精心策劃的一場國家戰略部署。近年來,美國政府正悄然推進一項意義深遠的金融戰略,試圖透過規範並引導穩定幣市場,應對全球金融格局的重塑,並進一步鞏固美元的國際主導地位。這種佈局,讓人聯想到當年美國在二戰後,透過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美元霸權的遠見。

據《彭博社》報導,這一戰略考量或許比市場普遍認為的更為深遠。早在川普政府時期,已有跡象表明,其曾透過行政手段將美元穩定幣的發展列入國家戰略考量,並將其視為延續美元霸權的重要工具。而《GENIUS 法案》等立法框架的推進,也正體現了這一思路在現任政府中的延續。前避險基金經理人,現任財政部長 Scott Bessent 日前在國會聽證會上明確指出,預計未來數年,數位資產將為美國國債市場帶來高達 2 兆美元的新增需求。這不僅為美債提供了新的結構性買家,更透過與穩定幣掛鉤的機制,以數位方式延伸了美元在全球的影響力,這或許是繼石油美元之後,美國再次找到鞏固其貨幣地位的新支柱。

然而,這種戰略的背後,也隱藏著一些潛在的風險。如果監管過於嚴苛,可能會扼殺創新,反而讓其他國家在數位貨幣領域搶佔先機。此外,穩定幣的發展也可能加劇金融市場的波動,甚至對傳統銀行體系造成衝擊。但總體而言,美國政府對穩定幣的戰略布局,顯示其在數位金融領域的野心,以及捍衛美元霸權的決心。

穩定幣立法:戰略雙收的政策設計

《GENIUS 法案》的核心條款,例如要求穩定幣發行商以 100% 的美元現金或短期美國國債等高流動性資產作為儲備,並輔以月度透明度報告,其政策意圖遠遠超越了單純的風險控制。這些規定將直接催生對美元及美國國債的結構性需求。理論上,每發行 1 美元的合規穩定幣,便意味著相應價值的美元資產被鎖定為儲備。在全球近 99% 的穩定幣與美元掛鉤的背景下,這種機制的規模效應不容小覷。這就像一個無形的抽水馬桶,源源不斷地將全球資金吸引到美元資產池中。

美國國債的新買家?

此舉一方面為規模日益膨脹的美國國債市場引入了新的、具有成長性的買家群體,尤其是在一些傳統外國主權買家(如中國、日本)近年來持續減持美債的背景下,其戰略價值更為凸顯。想像一下,當傳統的「老客戶」開始減少訂單時,突然出現了一批新的、財力雄厚的「大客戶」,這對於任何企業來說都是一大利好。另一方面,透過支持一個合規的美元穩定幣生態,美國得以在數位貨幣時代繼續保持其貨幣影響力,而無需直接擴張聯準會的資產負債表。這就好比不用自己印鈔票,就能讓美元在全球範圍內流通起來,簡直是空手套白狼。

這種新興的資金流對於美國國債市場的戰略價值,在主流金融機構近期的預測中得到了進一步印證。例如,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估計,到 2028 年底,與美元掛鉤的穩定幣流通市值可能飆升八倍,達到 2 兆美元。花旗集團(Citigroup)的分析也描繪了相似的增長軌跡,其「基本情況」預測是到 2030 年市場規模將達到 1.6 兆美元,而在「牛市情況」下,這一數字甚至可能高達 3.7 兆美元。

至為關鍵的是,這兩家國際銀行均明確指出,由於穩定幣發行者必須購買美國國債等低風險資產以支持其代幣的發行,它們極有可能在未來數年內,在持有美國國債的規模上超越許多主權國家。這種趨勢發生的背景尤為值得關注:一方面,中國等傳統的美債持有大國近年來持續減持其頭寸;另一方面,諸如川普政府時期推行的貿易關稅等政策,曾一度引發市場對美國國債傳統避險地位的審視和質疑。在此背景下,合規的穩定幣發行者,正從一個加密領域的特定參與者,轉變為美國國債潛在的、甚至可能是主要的結構性需求來源。

Tether 的角色:從市場巨頭到戰略樞紐

在這一戰略圖景中,全球最大的穩定幣 USDT 發行商 Tether 的角色日益突出。數據顯示,Tether 持有的美國國債規模已可與德國等主要工業國等量齊觀。這使得 Tether 不僅是加密市場的重要基礎設施,也成為美國國債不可忽視的持有者。 想像一下,一家私人公司持有的美國國債,竟然能和一個國家的持有量相提並論,這背後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Tether 的特殊性並不僅僅在於其龐大的資產規模,還在於與美國老牌金融機構 Cantor Fitzgerald 的深度合作,這家一級交易商作為聯準會的直接交易夥伴,讓 Tether 在極端市場環境下擁有了無與倫比的流動性支持。透過 Cantor Fitzgerald,Tether 能夠在用戶集中贖回 USDT 時,迅速出售其持有的美國國債以換取美元現金。例如, 2022 年加密市場劇烈動盪時,USDT 一度短暫脫鉤美元,但 Tether 借助這一機制,在 48 小時內成功應對了高達 70 億美元的贖回需求,佔其當時供應量的 10%。這種規模的銀行擠兌通常足以讓大多數傳統金融機構陷入危機,但 Tether 平穩度過,凸顯其儲備體系的穩健和流動性安排的獨特性。

穩定幣的流動性與風險

某種程度上,這種制度設計與近年來美國推動金融創新與鞏固美元主導地位的長期目標不謀而合,即透過非傳統方式強化美國的金融優勢,結果就是一個強大的、與美元深度綁定的穩定幣發行商,客觀上有利於美元體系的全球滲透。 然而,這種過於依賴單一機構的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風險。 如果 Tether 的運營出現問題,例如涉及洗錢或其他非法活動,可能會對整個穩定幣市場,甚至美國的金融體系造成衝擊。 這就像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一旦籃子出現問題,後果不堪設想。

全球擴張與數字美元的軟實力投射

Tether 的雄心並未止步於現有市場。該公司正積極將其 USDT 業務拓展至非洲、拉丁美洲等新興市場,並透過收購當地實體基礎設施、開發名為 Hadron 的資產代幣化平台、推出自託管開源錢包以及投資腦機介面和點對點通信應用 Keet(基於 Holepunch 協議)等多元化舉措,構建其所謂的「AI Agent 驅動的點對點網絡」。其最新推出的 QVAC 平台,原生支援 USDT 和比特幣支付,並整合去中心化通信工具,意在打造一個強調用戶自治、抗審查和無需信任的數字生態。這就像一家跨國公司在全球各地建立分公司,並提供各種數位金融服務,以擴大其影響力。

Tether CEO Paolo Ardoino 曾提及對中國在發展中國家透過基建項目推廣其影響力及潛在的非美元支付體系(如黃金支援的數字貨幣)的觀察。在此背景下,Tether 在這些地區的佈局,可被視為一種市場驅動的、旨在推廣美元穩定幣使用場景的商業行為,客觀上也在與其他的數字貨幣體系競爭,擴大美元在數字領域的影響範圍。這與美國維護其全球貨幣地位的宏觀戰略形成了某種程度的契合。這就好比一場看不見硝煙的貨幣戰爭,各國都在爭奪數位金融領域的霸主地位。

挑戰與爭議

儘管其市場地位顯赫且流動性機制獨特,Tether 的運營並非沒有爭議。據《華爾街日報》去年 10 月報導,曼哈頓聯邦檢察官曾調查 Tether 可能存在的違反制裁和反洗錢規定(Tether 表示對此不知情或正與執法部門合作)。2021 年,Tether 支付了 4100 萬美元,與美國監管方達成和解,以解決關於其謊報儲備的指控。這些歷史事件和持續的審查,凸顯了大型穩定幣發行商在合規與透明度方面面臨的挑戰。CEO Ardoino 本人也直到今年 3 月才首次訪問美國,他曾戲稱如果早來可能會被逮捕,這從側面反映了 Tether 與美國當局關係的微妙性。然而,《彭博社》的報導也指出,在某些政策視角下,「Tether 的利益突然與美國利益一致」。 然而,這也暴露出一個問題,如果一家公司的利益與一個國家的利益過於一致,是否會影響其獨立性和客觀性? 就像一把雙刃劍,既能助你披荊斬棘,也可能傷到自己。

數字時代的美元霸權新路徑

美國透過《GENIUS 法案》等立法工具規範並引導穩定幣市場發展的策略,結合 Tether 等市場主體的崛起和全球擴張,正在為美元的國際地位開闢一條新的鞏固路徑。這不僅為美國國債帶來了重要的新增需求,渣打銀行分析師甚至認為,未來四年該行業購買的美債「可能大致涵蓋所有可能發行的額外美國國債」,緩解了傳統買家減持帶來的壓力,更在全球數位化轉型的浪潮中,以一種成本相對較低、滲透力更強的方式,維護和延伸了美元的全球影響力。這就好比在數位時代,美國找到了一種新的「貨幣殖民」方式,不用發動戰爭,就能讓美元在全球範圍內通行無阻。

潛在風險與挑戰

正如財政部長 Bessent 所承認的,未來幾年數位資產可能為美債帶來 2 兆美元的新需求,但穩定幣的擴張也帶來風險,例如贖回量的任何突然激增都可能迫使運營商迅速清算其國債頭寸,從而可能擾亂市場。 此外,隨著 PayPal 等傳統金融巨頭以及與川普家族有關聯的 World Liberty Financial 等新玩家的入局,市場競爭格局亦在演變。然而,這一「陽謀」的長期成效,仍將在全球監管協調、技術安全、地緣政治競爭以及市場競爭的多重考驗中展開。 這就像一場高風險的賭局,美國能否笑到最後,還充滿變數。 此外,如果路怒症般的監管政策過於激進,也可能適得其反,扼殺創新。

值得注意的是,主權基金的角色也可能在其中扮演重要作用。 各國政府可能會透過主權基金參與穩定幣市場,進而影響美元的地位。 甚至,苗博雅等政治人物也可能針對穩定幣議題提出質詢,引發更多討論。

穩定幣監管下的台灣機會與挑戰

在美國積極佈局穩定幣戰略的同時,台灣也應思考如何應對這一波數位金融浪潮。台灣的金融監管機構可以參考《GENIUS 法案》的經驗,制定一套適合台灣的穩定幣監管框架。 這不僅能保護投資者權益,也能促進台灣數位金融產業的發展。 不過,台灣在制定相關政策時,必須考量到自身的特殊性。 台灣的經濟規模較小,市場深度也有限,因此不能完全照搬美國的模式。 此外,台灣還面臨來自中國的特殊地緣政治風險,必須謹慎應對。 想像一下,如果劉揚偉領導的鴻海集團也投入穩定幣的發行,是否會對台灣的金融產業帶來新的變革? 另外,仁寶股價的波動,也可能受到穩定幣市場的影響。

台灣在發展穩定幣的同時,也應積極參與國際監管協調。 透過與各國分享經驗,台灣可以提升在國際金融舞台上的話語權。 此外,台灣也可以考慮發展自己的數位貨幣,以應對未來的挑戰。 畢竟,在這個數位時代,掌握貨幣的發行權,就掌握了經濟的主動權。 然而,台灣也必須警惕王文洋包養事件所反映的道德風險,避免在數位金融領域重蹈覆轍。 至於最近沸沸揚揚的青鳥行動,或許也反映了民眾對於政府在數位金融監管方面的不信任感。

結語:數位金融的未來

穩定幣的發展,無疑是數位金融領域的一場革命。它不僅改變了貨幣的形態,也重塑了全球金融的格局。 美國透過積極的監管和戰略佈局,試圖在這一場革命中佔據領先地位。 然而,數位金融的未來充滿變數,沒有人能準確預測它的走向。 我們只能不斷學習、不斷適應,才能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生存下去。 或許未來,我們可以用穩定幣來支付蘇花公路的過路費,甚至可以用它來購買帛琉的旅遊行程,享受520優惠。 當然,也別忘了買張威力彩,說不定一夜致富,就不用再為數位金融煩惱了。

對於熱愛運動的人來說,wtt賽事總是讓人熱血沸騰,而對於遊戲愛好者而言,fantasy life i: the girl who steals time的推出,無疑是一大福音。 在數位金融的世界裡,我們也需要這種熱情和探索精神。 當然,也別忘了關注白馨儒等新興的數位金融專家,他們的見解或許能為我們帶來新的啟發。 至於孔令奇,或許可以考慮將他的音樂作品鑄造成 NFT,開創新的商業模式。 而對於電競迷來說,uzi的動態,總是牽動著他們的心,或許未來我們可以用穩定幣來打賞他。 此外,莊宗輝等企業家,也可能在數位金融領域找到新的發展機會。 甚至,總統府也可能推出自己的數位貨幣,以提升行政效率。 如果不幸患上哮吼,或許未來我們也可以用穩定幣來支付醫療費用。 即便觀看布萊頓 對 利物浦的足球賽事,也能透過數位貨幣進行博弈。 最後,來一杯香醇的ocha,放鬆心情,迎接數位金融的未來吧! 而蔡力行等科技領袖的遠見,將引領我們走向更美好的數位時代。

标签: 稳定币 美元 金融科技 DeFi Web3

发表评论

Blockchain Wealth GuideCopyright Blockchain Wealth Guide.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川ICP备202411458-8号 power by Blockchain Wealth Guide